專注有機肥加工設備、有機肥料生產設備、有機肥制作設備廠家
提供養殖戶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有機肥設備定制化解決方案
18595868333
作者:通達重工時間:2017/2/17 16:21:12 電話:18595868333
中國有機農業要發展起來,有機肥加工設備行業也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首先我國有機農業的短板是土壤。我們開始重視土壤的生態改良和利用,但是在理念上仍未脫出傳統常規農業的窠臼。絕大多數的有機農業生產者只知肥力而不知地力(指土壤持續產生礦質養分和其它養分的能力)。
過去,限于對科學的認識,不可能了解地力的本質,更多的是表現了古人對現象和結果的觀察和總結。有些農場模仿式沿襲了古代的做法,比較極端的甚至不耕作、不施肥,順天自然。
自然生態系統是典型的低生產力模型,古代的土壤培肥方法有著科學的局限性,只有科學地培養地力才是解放土壤生產力的有效方法。
其次是肥料,從可持續的土壤地力角度看,使用腐熟的有機肥至少是舍本逐末,但是目前的有機農業施用腐熟的有機肥幾乎是唯一的選擇,目標是直接為作物提供有機養分,不但施用的成本遠高于化肥,而且對于增強土壤微生物的繁殖能力,提高地力的作用非常有限。中國的有機生產者對產量很看重。為達到與使用化肥同等的效果,有機肥的投入量至少是化肥的5倍,這和國際上主導的定期休耕、恢復地力的邏輯根本上反擰;規模生產也意味著更多的工業化“烙印”,這與充滿田園氣息的有機生產方式相悖。
此外,無論是堆肥還是商品有機肥,如果其原料來源于常規的畜禽養殖,其抗生素和重金屬殘留仍然是個嚴重的問題。
最理想的肥料來源是生產體系的自循環,但是國內的生態有機農場的循環大多有名無實,根本原因是配套的循環技術落后,循環效能與生產實際需求嚴重脫節,難以實現高效率、低成本的循環。
第三個是病蟲害,有機行業內最普遍的做法是用生物農藥加物理方法替代化學農藥,雖然減少了環境損害,但其成本高、見效慢、效果差,綜合效能遠遠低于化學農藥,尋找更有效、更低成本的替代物和替代技術成為從業者追逐的目標。
但是,這種方式仍是以毒殺為目的,屬于后端治理的方法。百年來,農業的人蟲大戰從未停止,而人類也從未真正勝利過。
發展生物多樣性,利用自然界生物鏈關系平衡生態,實現對病蟲害的前端治理,是有機農業的最佳選擇。但是由于理論上的不確定性、實施生物多樣性是否能夠平衡生態與生產,以及大面積實施的真實效果,都是需要面對的問題。
最后一個是:有機生產者本身。中國有機食品協會提供的材料顯示:大部分新進入企業只淺層次地認為這是一個有潛力的市場,而對于這個市場的消費者定位、產品營銷等并不了解。
更多的人可能對有機種植根本都不了解,對有機的技術要求等不熟悉,只是盲目的開始從事有機。
不可否認,生態有機農業在中國有著巨大的發展前景和市場機會,然而要想真正實現長足發展,我們必須要找到中國生態有機農業的短板,只有解決了這些最根本的問題,有機發展才有可能。